首頁 > 新聞中心 > 貴仁資訊 > 抗臺防汛的數字化蛻變
時間:2022-09-20 來源:微信公眾號 瀏覽量:2381
臺風梅花14日登陸浙江舟山后再次登陸上海,不僅成為今年來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還是1949年以來,登陸浙江舟山和上海最強的臺風。本次臺風具有風力大(登陸時達14-15級)、雨量大、雨水集中等特點,給長三角帶來超強降水,多地河道逼近警戒水位,浙江余姚市河網超歷史最高水位,內澇最高達76cm。
在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統籌指揮下,受影響嚴重的區域人員有序轉移,搶險救援有序進行,截止16日全省解除臺風應急響應,梅花并未造成人員傷亡。浙江省水利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朱法君在9月15日浙江衛視臺風梅花特別節目直播中表示:雖然梅花已經平安過境,但因山洪、泥石流一類自然災害具有滯后性,后續仍需密切關注和預防,不能大意。
回顧浙江抗臺防澇史,一個鮮明的變化是數字化應用。內澇積水點從人工巡查到智能預報預警,設備運維從人工排查到智能巡檢,災害影響從經驗判斷到模擬預演,內澇智治系統能夠將決策前置,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洪澇災害可以提前預判風險,精準減災、救災,確保實現 “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目標,將災害損失降至最低。
被譽為“互聯網之都”的杭州在數字化應用上一直走在前列,在抗臺防澇的數字技術應用上具有創新精神。朱法君主任在直播中提及杭州抗臺防澇數字化程度較高的一個典型案例是濱江區,認為濱江在數字化治水方面具有特色,近幾年的內澇治理表現較好。
在浙江省數字化改革背景下,由濱江區城管局牽頭,貴仁科技設計研發的“濱江數智治水系統”目前已經完成了內澇智治、水質環境、智慧河道、智慧管網、智慧配水、設施設備六個功能版塊建設工作,以科技治水駕駛艙進行統管,打通各部門數據,一個系統統管全區72.22平方千米面積、42條河道內的地表、管網、地下水,實現全區科學防澇、治污、節水,達到減少災害、保護生態環境、充分利用水資源的目的。
從人工到智能,技術的進步驅動社會綜合管理水平提升,科技治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持續創新、行業共建,貴仁一直在路上,期待更多“同行者”。